平板瓦(包括水泥平板瓦、陶土平板瓦、金屬平板瓦等,因形狀扁平、面積較大,存放時需注重防壓、防潮、防變形)的存放條件需結合材質特性和結構特點,從環境、堆疊、防護等方面嚴格控制,具體如下:
一、存放環境要求
1.場地基礎
平整堅固:存放場地需為硬化地面(混凝土、瀝青或石板),用水平儀校準平整度,避免因地面傾斜導致堆疊歪斜;若為松軟地面(如泥土、沙地),需鋪墊碎石層(厚度≥10cm)+木板(厚度≥2cm),防止地面沉降造成瓦片傾斜。
排水良好:場地需有坡度(≥3%),或在四周挖排水溝,避免雨水積聚浸泡瓦片;露天存放時,需搭建高于地面30cm的架空支架(用磚或混凝土塊砌筑),隔絕地面潮氣。
2.溫濕度控制
濕度:適宜相對濕度30%~60%。
水泥瓦、陶土瓦等無機材質:需避免長期潮濕(濕度>70%),防止表面長霉、內部吸潮后強度下降(尤其水泥瓦可能因凍融循環開裂);
金屬平板瓦(如彩鋼板瓦):需遠離高濕度環境(如海邊、雨季露天),防止表面鍍層銹蝕。
溫度:避免極端溫差(如夏季暴曬后突遇暴雨),尤其陶土瓦、水泥瓦,溫度劇烈變化會導致瓦體熱脹冷縮不均,引發裂紋;金屬瓦需避免高溫暴曬(>40℃),防止表面涂層老化褪色。
3.防干擾與污染
遠離強風區域(如樓頂、開闊場地),必要時設置防風擋板,防止風荷載導致堆疊倒塌;
禁止與腐蝕性物質(如化肥、酸堿溶液)、油污(如機油、柴油)混存,避免污染瓦面或引發化學腐蝕(如金屬瓦接觸酸堿后鍍層脫落);
避開粉塵密集區域(如施工工地、沙場),粉塵附著在瓦面縫隙中,遇水后形成泥垢,難以清理。
二、堆疊與擺放規范
1.分類存放
按材質(水泥、陶土、金屬)、規格(尺寸、厚度)、顏色分類堆疊,不同批次的瓦片分開存放(避免色差影響施工美觀);
破損、開裂的瓦片單獨標記存放(用于切割或非外露部位),避免混入完好瓦堆導致誤取。
2.堆疊方式
基礎鋪墊:
底部用木方(截面5cm×10cm)或型鋼支架橫向鋪墊,間距≤60cm(根據瓦片長度調整),確保受力均勻;
木方或支架上覆蓋防潮膜(聚乙烯薄膜),防止地面潮氣滲透至瓦片。
堆疊層數與高度:
水泥瓦、陶土瓦(脆性材質):每層堆疊數量不超過10片,總高度≤1.2m,層間墊緩沖材料(如紙板、橡膠墊),避免瓦面直接摩擦導致破損;
金屬平板瓦(韌性較好):可堆疊至1.5m,但需確保每層對齊,邊緣平齊,避免突出部分受壓變形。
堆疊方向:
平面朝上平放,避免側立或斜放(尤其大尺寸平板瓦,側立易因自重彎曲變形);
瓦片之間預留1~2cm間隙,便于通風防潮,減少堆疊壓力。
3.特殊部件保護
帶搭接邊、卡槽的平板瓦:堆疊時需對齊搭接部位,避免錯位擠壓導致卡槽變形(影響安裝時的密封性);
表面有涂層或釉面的平板瓦(如彩釉陶土瓦):層間墊軟布或珍珠棉,防止涂層磨損、釉面刮花;
金屬瓦的邊角:用泡沫包裹鋒利邊緣,避免搬運或堆疊時劃傷其他瓦片或人員。
三、不同材質平板瓦的專項存放要求
1.水泥平板瓦
存放前確保瓦體完全干燥(出廠后需自然養護28天以上),潮濕狀態下堆疊易導致表面泛白(析出鹽堿);
冬季存放需覆蓋保溫膜,避免溫度低于0℃時瓦體含水結冰,凍脹開裂。
2.陶土平板瓦
避免堆疊過緊,陶土材質脆性高,受壓易崩邊;
表面有透氣孔的陶土瓦,需用防塵網覆蓋,防止昆蟲、雜物進入孔內堵塞。
3.金屬平板瓦(彩鋼瓦、鋁合金瓦)
堆疊時避免接觸金屬支架(如未鍍鋅的角鋼),防止不同金屬接觸產生電化學腐蝕;
長期存放需在表面噴涂薄層防銹劑(針對無鍍層部位),并用防潮紙包裹,隔絕水汽。
四、日常維護與管理
定期檢查:
每周檢查堆疊是否穩固,墊層是否腐爛、移位,及時更換損壞的木方或支架;
雨季或潮濕環境下,每3天檢查一次瓦體背面是否返潮,發現受潮及時通風晾曬(金屬瓦需擦干表面水分)。
清潔與防護:
每月用軟毛刷清理瓦面灰塵,避免積塵吸水后滲入瓦體;
露天存放需覆蓋防水帆布(邊緣下垂至地面并壓實),防止雨水直接沖刷;長期存放(超過6個月)需定期翻動瓦片,避免同一部位長期受壓。
記錄管理:建立庫存臺賬,記錄入庫時間、規格、數量,優先使用存放時間較長的瓦片(尤其水泥瓦,長期存放可能因碳化影響強度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