筒瓦(傳統建筑中用于屋面排水的弧形瓦,多為陶土、琉璃或石材材質)長期閑置時,受材質特性、存儲環境及閑置時長影響,可能出現以下問題:
一、材質劣化與結構損壞
陶土/琉璃筒瓦的風化與開裂
陶土筒瓦(素燒或上釉)長期暴露在空氣中,會因溫濕度變化(如晝夜溫差、雨雪侵蝕)產生熱脹冷縮應力,導致釉面開裂、剝落,胎體出現細微裂紋;若存儲環境潮濕,陶土孔隙會吸收水分,冬季凍融循環會使裂紋擴大,甚至整體崩解。
琉璃瓦的釉層雖較致密,但長期閑置若表面有劃痕或磕碰,水汽會從破損處侵入胎體,導致釉面與胎體剝離(“脫釉”),影響外觀和防水性。
石材筒瓦的風化與侵蝕
天然石材(如青石板瓦)制成的筒瓦,長期閑置可能因風化作用(如鹽析、氧化)導致表面粉化、層理剝落;若接觸酸性雨水或污染物,還會發生化學腐蝕,削弱結構強度,出現邊緣破損、表面坑洼。
拼接部位損壞
筒瓦通常需與板瓦、當溝等配件配合使用,長期閑置時,若堆疊擠壓或碰撞,易導致瓦體接口(如子母口)破損、變形,重新安裝時無法嚴密搭接,影響屋面排水。
二、表面污染與霉變
積塵與污漬附著
閑置環境若多塵、潮濕,筒瓦表面會堆積灰塵、雜物,甚至滋生苔蘚、霉菌(尤其陶土瓦的粗糙表面),不僅影響外觀,還會因生物侵蝕加速瓦體老化(如霉菌分泌的有機酸腐蝕釉面)。
油污與化學污染
若存儲在靠近車間、廚房等區域,筒瓦可能沾染油污、顏料等污漬,滲入瓦體孔隙后難以清理;若接觸到酸堿物質(如建筑廢料、化肥),會發生化學反應,導致表面變色、腐蝕。
三、存儲不當導致的機械損傷
堆疊擠壓變形或斷裂
筒瓦呈弧形,堆疊時若未墊緩沖材料(如木板、稻草),或堆疊過高(超過1.5米),底部瓦片會因受壓過大而變形、開裂;若不同規格的筒瓦混堆,還可能因相互卡壓導致邊角崩碎。
碰撞與摩擦損傷
搬運或挪動時若操作不當(如拖拽、拋擲),會造成瓦體邊緣破損、表面劃痕;長期閑置若未固定,可能因風力、震動等外力傾倒,導致批量損壞。
金屬附件銹蝕影響
若筒瓦附帶金屬固定件(如掛鉤、釘子),長期閑置可能因受潮銹蝕,鐵銹滲入瓦體表面形成難以去除的銹跡,甚至銹蝕物膨脹導致瓦體局部開裂。
四、功能失效隱患
重新啟用時,因瓦體開裂、接口變形或釉面損壞,會導致屋面防水性能下降,出現漏水;石材筒瓦若風化嚴重,強度不足,可能在鋪設后因自重或外力(如積雪、踩踏)斷裂,存在安全隱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