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筑瓦片(涵蓋陶土瓦、水泥瓦、金屬瓦、琉璃瓦等)的存儲環境直接影響其性能和壽命,需根據材質特性控制關鍵環境因素,具體要求如下:
一、基礎環境:干燥、通風、溫度穩定
濕度控制:
多數瓦片(尤其陶土、水泥、琉璃瓦)怕潮濕,存儲環境相對濕度需保持在40%-60%。濕度過高(>60%)會導致陶土瓦胎體吸水酥化、水泥瓦返堿、金屬瓦銹蝕;濕度過低(<40%)可能使脆性瓦片(如琉璃瓦、小青瓦)因干燥收縮產生裂紋。潮濕地區需配備除濕機,或在存儲區域放置干燥劑(如硅膠、生石灰),并定期更換。
通風要求:
保持空氣流通,避免封閉空間內潮氣、腐蝕性氣體(如工業區的硫化物、沿海的鹽霧)積聚。自然通風不足時,可安裝排氣扇,確保空氣每小時至少循環1-2次,減少霉菌滋生和材質老化風險。
溫度控制:
溫度需穩定在5℃-30℃,避免劇烈波動。高溫(>30℃)會加速金屬瓦涂層老化、琉璃瓦釉面褪色;低溫(<5℃)結合潮濕時,水泥瓦、陶土瓦易因凍融循環(水分結冰膨脹)導致內部開裂。需遠離熱源(如暖氣、明火)和冷源(如冷庫),避免局部溫差產生冷凝水。
二、場地與防護:防污、防壓、防外力
地面與堆放基礎:
存儲場地需平整、堅硬,避免地面沉降導致瓦片堆疊傾斜。地面需做防潮處理(如鋪設防水卷材、混凝土硬化),并使用墊高架(木托盤、磚塊)將瓦片離地30cm以上,隔絕地面潮氣。露天存儲時,需在地面先鋪塑料膜,再架高瓦片,防止雨水滲透。
防塵與防污染:
遠離粉塵源(如工地、土路)和污染源(如化工廠、油污區),避免瓦片表面附著灰塵、油污或腐蝕性物質。長期存放需覆蓋透氣防塵罩(如帆布),但需確保罩體不直接接觸瓦面(可在中間留5-10cm間隙通風),防止冷凝水積聚。琉璃瓦、金屬瓦等表面有涂層的瓦片,需避免與水泥、石灰等堿性物質接觸,防止涂層腐蝕。
防外力損傷:
存儲區域需遠離交通要道、施工區域,避免車輛碰撞或重物墜落。堆疊瓦片時,高度需根據材質承重能力控制(陶土瓦、琉璃瓦不超過1.2米,水泥瓦不超過1.5米,金屬瓦不超過2米),每層之間墊軟質緩沖物(稻草、泡沫板),防止摩擦磨損或擠壓斷裂。異形瓦(如脊瓦、吻獸)需單獨存放于木箱或專用架,避免擠壓變形。
三、特殊材質的針對性要求
陶土瓦(含小青瓦):
需重點防潮、防凍,避免露天存放(尤其北方冬季),若必須露天,需覆蓋防水帆布并做好防凍措施(如包裹保溫層),防止凍融循環破壞胎體。
水泥瓦:
需防碳化(避免長期暴露在高二氧化碳環境)和返堿,存儲時保持干燥,避免與水長期接觸,防止表面粉化。
金屬瓦(彩鋼瓦、鋁合金瓦):
需防腐蝕,沿海地區或工業區需加強密封防護(如覆蓋塑料膜),避免鹽霧、酸性氣體侵蝕;同時防止涂層劃傷,堆疊時禁止硬物接觸表面。
琉璃瓦:
需避光(防釉面褪色)、防碰撞(釉面易碎),存儲于室內或遮陽棚下,堆疊時輕拿輕放,避免釉面摩擦脫落。